“菜篮子”连着城乡两头,关系民生。当前,“菜篮子”产品供给充足,蔬菜水果供给充裕、品种丰富,科技入田背景下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变成了“三农”发展的最大增量。
盛夏时节,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14万余亩辣椒长势正旺,连片椒苗郁郁葱葱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蓬勃生长的椒苗,不仅壮大着当地的辣椒产业,更鼓起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
“这个阶段正是辣椒炭疽病、褐斑病高发期,得用杀菌剂进行防治,另外还可以用氨基酸、腐植酸的叶面肥进行喷施。”在内黄县繁阳街道朱小旺村的辣椒种植区,农业农村局特聘技术员刘志合为椒农们详细讲解着辣椒开花、坐果关键期的需要注意的几点和管理要点。
辣椒是内黄县秋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,也是当地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有力支撑。针对近期高温天气对辣椒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,当地组织县、乡、村农业技术员、科技特派员和特聘农技员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指导,为全县14万亩辣椒筑起一道科技“挡风墙”。
“老产业”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还需科技“推一把”。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一度让种了7亩辣椒的农户朱艳美心急如焚。“辣椒叶因为高温影响出现发黄、脱落,甚至会出现植株发黑的情况。”朱艳美说,农技人员了解到情况后,迅速赶到田间,通过全程手把手指导用药,现在辣椒长势良好,产量和质量有保障,心里踏实多了。
建设农业强国,利器在科技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·木盖提在前不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今年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,“菜篮子”产品供给充足,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,农业科学技术装备条件持续改善,农民收入、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,农村改革持续深化。总的看,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,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近年来,我国蔬菜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多年来位列世界第一。其中,农业科学技术是绕不开的决定因素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3.2%,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%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%。如何让“菜篮子”更丰富、质量更有保障?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提出,到2030年,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逐步扩大,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提高到40%。
当前,夏季高温、暴雨、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,给设施蔬菜生产带来严峻挑战。为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,切实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,促进蔬菜稳产保供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已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研究提出2025年夏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。
业内专家这样认为,要做好强化灾前预警与防范措施、强化灾后田间管理与生产恢复等工作,从压实属地责任、稳定生产供给、促进产销对接、抓好信息监测等方面采取若干措施,确保老百姓“菜篮子”拎得稳、拎得舒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